一、購車前準備
1. 市場調研與比價
對比多家4S店價格和服務,避免僅關注低價,需綜合考量贈品、售后等附加價值。
警惕“裸車價”陷阱,確認報價是否包含稅費、保險等費用,避免隱性收費。
2. 保險選擇
優先購買交強險、車損險、第三者責任險等核心險種,避免被推銷不必要的“全險”。
3. 合同條款審核
明確合同中的車型配置、生產日期、贈品等細節,避免出現“加裝”“定金不退”等模糊條款。
二、驗車流程
1. 外觀檢查
漆面:在陽光下檢查是否有劃痕、色差或補漆痕跡,重點查看保險杠、車門縫隙等運輸易損區域。
輪胎:核對輪胎生產日期(如“3624”表示2024年第36周生產),確保與整車出廠時間匹配,避免使用翻新胎。
玻璃標識:檢查玻璃生產日期是否早于整車出廠日期,若晚于可能為事故更換。
2. 內飾與功能測試
測試所有按鍵(燈光、空調、車窗等),觀察儀表盤自檢是否正常(故障燈亮后熄滅)。
檢查座椅、安全帶、天窗等部件是否完好,聞車內是否有刺鼻異味(可能為泡水車)。
3. 發動機與底盤
發動機艙:檢查機油顏色(清亮為佳)、冷卻液液面及有無滲漏,觀察電瓶狀態指示燈是否為綠色。
底盤:查看是否有油漬、銹跡或磕碰痕跡,建議使用舉升機或手機閃光燈輔助檢查。
4. 動態測試
冷啟動:觀察怠速是否從約1200轉平穩降至800轉,方向盤抖動異常需警惕。
試駕:測試剎車、ABS系統(30km/h急剎踏板應彈腳),檢查變速箱換擋平順性。
三、手續與文件核驗
1. 必備證件
確保取得車輛合格證、購車發票(核對金額與開票地)、三包憑證(蓋章)、交強險保單等,缺一不可。
2. 生產日期與庫存車判斷
銘牌出廠日期超過6個月(國產車3個月)即為庫存車,可要求換車或折扣。
3. 隨車物品
備胎、千斤頂、三角警示牌、反光背心、兩把鑰匙等需齊全。
四、提車后注意事項
1. 贈品與附加服務
所有贈品(如記錄儀、保養券)需寫入合同,避免口頭承諾無效。
2. 全程留證
驗車過程錄像,重點記錄里程表(50公里內正常)、底盤狀況等,作為后續維權依據。
3. 首保與后續維護
首保時檢查剎車盤、全車系統,及時解決潛在問題。
五、避坑重點
- 拒絕不合理收費:如出庫費、工商驗證費等均為違規收費。
- 警惕低價陷阱:網上報價可能虛高,需到店核實。
- 庫存車處理:若接受庫存車,可要求更換機油、電池等易老化部件。
通過以上步驟,可有效避免購車中的常見陷阱。
|